从“16+8”、液断、生酮等饮食法,到各种燃脂健身操,控制体重的方法尝试了个遍,但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
这份努力努力白努力的精神头,甚至连国家也“看不下去”了。在“体重管理年”的号召下,每个人的体重都成为了“国家大事”,如何科学减重,迅速成为社会热议的。
“演员为角色服务很重要,我曾为角色增肥过20斤,又减重30斤。”5月21日,在爱康集团与北京卫视联合打造的《爱康AI焕燃之夜》上,人气演员、歌手檀健次,竟然主动“爆料”起自己增肥又减重的往事。
体重管理是演员的一堂必修课,如此高效的减重成果,檀健次是怎么做到的?有哪些经验可以供大家借鉴?在《爱康AI焕燃之夜》现场,他“做客”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的“有点东西”直播间,分享了自己的体重管理心得:
“日常要做好自我的健康管理,体重管理是长期的,不是一两天饮食上的改变或者是运动就能达成的。”
明星跨界表演并不稀奇,但明星大方开讲自己的健康困扰,尚属少见。不止檀健次,张雨绮、胡海泉、林依轮、张踩铃、锤娜丽莎等明星嘉宾,都纷纷登上《爱康AI焕燃之夜》的舞台,以科学实证、科普互动、HipHop、Sketch、歌舞等多元节目形式,将减重、抗衰、生发等大众常见健康需求的前沿医疗知识与创新医疗科技产品,以更加年轻化、轻量化、趣味化的方式传递给大家。
为什么要筹备这样一场趣味与知识并存的健康盛宴?因为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深知,要唤起大家对健康的关注,传播的力量尤为重要。
“医生专家给的建议,往往只能影响患者和身边人;但当檀健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减重时,会有更多人听得见、听得进去。”
檀健次的减重建议,引得台下的脱口秀演员张踩铃频频点头。她的体重管理烦恼源于丈夫——人称“大胖媳妇”的大学外教吉米。正如外号,吉米的体重一度高达200多斤,在晚会现场,张踩铃用脱口秀的方式描述了吉米的“幸福老饕生活”:
“他太爱中国美食了,自从来到中国,人生都开挂了。他在大学上课,每天在学校食堂吃午饭,对别人来说是爱吃点啥吃点啥,对他来说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可选的东西太多了。取餐呼叫器1个兜里揣4个,每天中午12点浑身都哆嗦。”
嘴巴和胃被食物养得美滋滋,身体状况却拉响警报。因为肥胖,吉米睡觉时的呼噜声大到邻居误以为在装修,影响了邻里关系。“我网上一查,发现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其实挺危险的。”伴侣因肥胖而产生的健康隐患,成了张踩铃不得不重视的一大“中年危机”。
根据《柳叶刀》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人数达到4.02亿,数量全球居首[1]。无论是明星还是公众,体重管理之难,无疑戳中了当代人的健康痛点。
体重的失控,加之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则又可能进一步引发其他病症——比如脂肪肝,也是当代人的一大常见健康困扰。
在晚会上,歌手、演员林依轮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三科主任医师王笑梅一起,以现场把油倒进巨型“肝脏”的形式,直观地科普了脂肪肝的定义和分级。
“肝脏的脂肪含量超过5%,就可以定义为脂肪肝,33%以上就是中度。”王笑梅医生科普道。而在医学研究中,脂肪肝已被明确证实是导致肝癌的危险因素。
歌手、演员锤娜丽莎表示,自己去年在爱康做体检时就查出了脂肪肝,在晚会现场看到科普之后,她决定要更加重视这个问题。
除了脂肪肝,腰颈椎病也是困扰很多人的“职业病”之一。盯电脑久了脖子疼,坐久了疼,躺久了还腰疼,主打一个哪哪都疼,怎么都不舒服。
对此,演员张雨绮感同身受,她的缓解之道则简单直接——多运动。“我发现,如果坚持运动一段时间的话,肌肉酸痛和腰颈椎问题就会好很多。”
张雨绮的方法,得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学科主任藏磊的认可。藏主任表示,主动地运动,能够锻炼我们的肌肉、关节和韧带,正是它们的坚实有力,保护了我们的脊柱健康。
这场直戳健康痛点的《爱康AI焕燃之夜》,以全国第一的晚间档收视率强势登顶,主时段首播+重播综合收视率达2.61%,全网首播观看量超1.56亿次,更在社交平台掀起现象级讨论,衍生全网阅读量突破10亿。明星们的困扰,其实也是大家普遍的焦虑。爱康旨在用这台晚会发出倡议——
自从ChatGPT和DeepSeek相继横空出世,AI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离不开的,而医疗大健康行业,恰恰是较早应用AI的垂直领域之一。
《爱康AI焕燃之夜》的另一个关键词,正是“AI+医疗”。在晚会现场,医学专家和医疗从业者展现了一批AI与医疗健康融合的创新成果。传统医疗体系中的诸多“老大难”问题,正在AI的加持下逐渐被攻克。
比如,过去面对复杂病症,病人从筛查、诊断到治疗、康复,需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不同的检查项目一次只能查一个部位,不同诊室的医生也只能诊断自己的专业部分。于是,“跑了无数次医院,费钱又费力”,成为许多人看病的切实障碍。
如今以医学影像科为例,AI影像辅助检测技术已经可以实现“一检多筛”。2020年开始,爱康便开展了低剂量胸部CT筛查+定量CT“一站式”检查的应用,一次CT扫描中可以同时帮助医生完成肺部筛查、身体骨密度量化检测、腹腔内脂肪量和肌肉含量测量,以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评估冠状动脉风险,并可同步获得以上多项检测结果,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与价值。
在更为复杂的临床阶段,例如器官手术,AI也可以根据病人器官的医疗影像数据,运用三维重构、全息摄影等技术,创造一个个性化的“数字孪生器官”。医生通过“数字孪生器官”来诊断病情、规划手术方案、模拟手术全流程,有助于把手术做得更精准、高效、安全。
同样的,在心理健康方面,AI也正在让更多精神疾病“被看见”和“可测量”,为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有力辅助。
在《爱康AI焕燃之夜》上,明星嘉宾们体验了一项特殊的AI抗压能力检测:90秒内,测试仪的屏幕上会出现一系列图片,基于观看人在此期间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以及瞳孔和眼动,再加上AI算法,就可以判断出抗压能力、心理压力、身体压力、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性和活性这5项客观结果。
作为深耕医疗健康赛道的专业人士,谈起AI对行业的意义,张黎刚认为,“当下中国的优质医疗资源依然有限,通过AI可以弥补对经验丰富医生的依赖性,同时提供高质量的诊断服务。”
一家很多人眼中“做体检”的公司,为什么要为医学健康的AI革新摇旗呐喊?在张黎刚的设想里,这些“AI+医疗”的发展成果,最终都可以汇聚于每个人的体检场景中。AI辅助下的体检,将凭借科技创新带来的突破性发展,让优质的医疗与健康管理资源线岁的老父亲,在饱受多年关节疼痛困扰后,终于在搭载了AI系统的骨科智能机器人的帮助下,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运用了AI三维重构技术,“术后1天下地,2天出院,至今也没有不适感。”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低骨量率为46.4%[2]。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骨关节炎患者已超过5亿人[3]。而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46.3%[4]。《柳叶刀》子刊研究发现,与20年前相比,20-30岁人群的骨关节炎发病率增长了近30%[5]。
“在体检行业当中,爱康可能是使用AI最多的一家公司。”张黎刚表示。过去七年里,爱康打造了一个愈发立体化的“爱康AI矩阵”
如今,爱康已完成从体检服务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的升级,以体检为核心,AI做引擎,搭建起一套从“检”到“管”一体化且个性化的健康管理链条。
张黎刚描绘了一种他心目中理想的人机协作模式:在AI的辅助下,医疗服务实现了真正的数字化管理,每个人的健康信息和最新最全的医疗研究成果,可以彼此连接互通。
为实现这个理想化的场景,与之相对应的,是张黎刚在2024年爱康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为公司规划的未来蓝图。早已不止于体检,更要向前一步,“爱康已明确定位成一家以人工智能驱动、并基于医疗大数据云端服务的数字化健康管理集团。”